NY/T 2071-201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黄曲霉毒素部分的混合解读:
一、NY/T 2071-2011解读
1. 标准概述
标准编号:NY/T 2071-2011
发布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时间:2011年9月1日
实施时间:2011年12月1日
标准内容:规定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上述毒素的测定。
3. 检测方法与限量
检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检测限与定量限:
黄曲霉毒素与T-2毒素:检测限1.0μg/kg,定量限2.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5.0μg/kg,定量限10.0μg/kg。
4. 标准意义
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检测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方法,有助于保障饲料的安全性和动物健康。
二、GB 2761-2017中黄曲霉毒素部分解读
1. 标准概述
标准编号:GB 2761-2017
发布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时间:2017年3月17日
实施时间:2017年9月17日
标准内容:规定了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限量指标,包括黄曲霉毒素等。
2. 黄曲霉毒素部分
限量指标:在不同食品类别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限量范围一般为1~20μg/kg,如花生及其制品中的最大限量值为20μg/kg。
同时,标准还可能对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进行限量规定。
对于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还规定了黄曲霉毒素M1(AFM1)的限量。
应用原则:食品中的真菌毒素限量以食品通常的可食用部分计算。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应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
检测方法:GB 2761-2017中未直接规定检测方法,但会引用或参照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如GB 5009.22等。

3. 标准意义
为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三、综合解读
目的与意义:两个标准分别从检测和限量两个方面,对饲料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进行了规范,共同构成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关联性:虽然NY/T 2071-2011主要关注饲料中的毒素检测,而GB 2761-2017则针对食品中的毒素限量,但两者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饲料中的毒素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食品中,因此饲料的毒素检测对于控制食品中的毒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建议:饲料生产和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NY/T 2071-2011进行毒素检测,确保饲料安全;同时,食品加工企业也应关注原料中的毒素含量,并按照GB 2761-2017的限量要求进行控制,以保障最终产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