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761-2017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现行标准,其中关于黄曲霉毒素的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黄曲霉毒素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等。
危害:黄曲霉毒素B1污染最普遍,危害最大,污染水平约占黄曲霉毒素总量的70%。黄曲霉毒素M1为乳牛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后,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二、标准中的限量指标
黄曲霉毒素B1:GB 2761-2017对多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了限量规定,包括但不限于玉米、大米、小麦等谷物及其制品,发酵豆制品,花生及其他坚果籽类,植物油,调味品,婴幼儿食品等。具体限量值因食品种类而异,但一般在1~20μg/kg之间。
黄曲霉毒素M1:对乳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规定了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通常限量值较低,如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限量值为0.5μg/kg。
三、标准的应用与变化
应用原则:无论是否制定真菌毒素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
变化:与旧版标准相比,GB 2761-2017增加了葡萄酒和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的限量要求,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运动营养食品、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同时,删除了表1中酿造酱后括号注解,更新了检验方法标准号,并修改了附录A。
四、防控建议
贮存:食品贮存中要注意温湿度控制和包装材料的密封性,避免霉变。
消费: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在保质期以内妥善保存食品并消费;在湿热地区,更要注意把食物尤其是花生、瓜子、香辛料等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尽快食用,不要食用过期及霉变食品,及时丢弃霉变或破损的食品。
检测:采用可靠的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期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GB 2761-2017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以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