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婴用品和食品接触材料领域,聚苯砜(PPSU)因其耐高温、抗冲击及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奶瓶、水杯等制品。然而,关于其是否含有双酚S(BPS)的争议长期存在,甚至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担忧。
一、PPSU的化学合成:双酚S是否为必要原料?
1. 合成原料的争议
PPSU的聚合反应以联苯二酚和二氯二苯砜为单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脱去氯化钠生成高分子链。这一工艺路线与聚醚砜(PES)存在本质区别——后者需使用双酚S作为原料。然而,部分早期文献曾误将PPSU与PES的合成路径混淆,导致“PPSU含双酚S”的误解传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与新泽西理工学院联合研究指出,某些PPSU样品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能分解出双酚S,但这一现象源于材料老化而非原料残留。
2. 工业实践的验证
主流PPSU原料供应商(如索尔维)的公开资料显示,其生产的Radel® R-5800等型号明确标注“不含双酚A及双酚S”。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市场主流PPSU奶瓶的抽样分析亦证实,双酚S残留量均低于0.3mg/kg(检测限值),远低于中国《GB 9685-2016》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S迁移限量的要求(0.05mg/kg)。
二、实验研究:双酚S释放的潜在风险
1. 加速老化实验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曾对PPSU奶瓶进行168小时紫外线照射实验,模拟极端使用条件。结果显示,部分样品释放出微量双酚S(0.02-0.08mg/kg),但该浓度仅为日常使用场景下检测限的1/3。这一数据表明,双酚S的释放与材料老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非原料残留。
2. 动物实验的警示
小鼠实验显示,长期暴露于高剂量双酚S(100μg/kg·d)可显著增加乳腺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大4倍),而低剂量(10μg/kg·d)的致癌风险增加13倍。然而,这一剂量远超PPSU奶瓶实际释放量。例如,欧盟《(EU)No.10/2011》规定,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S的迁移限量为0.05mg/kg,而PPSU奶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迁移量低于检测限。
三、行业监管与消费者应对策略
1. 全球法规的差异
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提出全面禁止双酚类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使用,但该草案尚未正式实施。中国现行标准仅对双酚S迁移量作出限制,未禁止PPSU材质的使用。美国纽约州自2018年起禁止销售含双酚S的儿童用品,但PPSU奶瓶仍被允许销售,前提是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
2. 消费者选择建议
优先选择大品牌:通过SGS、Intertek等机构认证的产品,其双酚S残留检测报告更具可信度。避免极端使用场景:紫外线消毒可能加速PPSU老化,建议采用沸水煮沸或蒸汽消毒。定期更换奶瓶:建议每6个月更换一次PPSU奶瓶,以降低微塑料及潜在化学物质释放风险。
四、争议背后的科学逻辑
“PPSU含双酚S”的争议本质上是化学合成工艺与材料降解机制的混淆。从合成原理看,PPSU无需添加双酚S;从实验数据看,正常使用条件下双酚S释放量可忽略不计。然而,材料老化、紫外线照射等极端条件可能诱发微量双酚S析出,这一风险需通过工艺改进(如添加抗氧化剂)和消费者教育(如规范使用方法)共同管控。
结语
PPSU材质的安全性争议折射出公众对化学物质风险的敏感度提升。尽管现有研究未证实合规PPSU制品存在健康风险,但行业仍需通过透明化原料信息、优化生产工艺回应消费者关切。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正规渠道产品、遵循使用说明,仍是规避潜在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PPSU含双酚S吗?
Publication time:May 14, 2025